白宫“夸夸群”再上线! 多名内阁部长猛夸特朗普在加沙停火谈判中取得“非凡成就”
2025年10月9日,白宫内阁会议现场上演了一场高调的政治表演。 国务卿鲁比奥、内政部长伯格姆、国防部长赫格塞思轮番上阵,将特朗普在加沙停火谈判中的角色塑造成“以实力促和平的典范”。 鲁比奥甚至宣称:“没有美国总统的参与,这件事根本不可能达成。 ” 这场精心安排的“夸夸群”会议,却与停火协议尚未完全落地的现实形成微妙反差——协议第一阶段刚达成,以军仍警告加沙北部为“战区”,空袭声并未停歇。
一、“倒置外交”:先宣布胜利,再填补细节
特朗普的停火谈判策略被媒体称为“倒置外交”。 与传统外交模式不同,他在技术团队尚未解决关键分歧时,便抢先宣布“加沙战争已结束”。 这种策略的核心在于制造既成事实的压力:当斡旋人员仍在埃及沙姆沙伊赫磋商囚犯名单和撤军路线时,特朗普已计划亲赴中东签署协议,迫使各方接受框架。
“如果他等待所有细节谈妥,可能需要数月,最终一无所获。 ”前中东谈判代表丹尼尔·谢克点破玄机,“特朗普宣布结果,然后说‘现在轮到你们解决细节’。 ” 这种高风险的博弈虽促成了第一阶段停火,但协议脆弱性凸显——以军仅在部分区域撤军,哈马斯需在72小时内释放20名生还人质,而双方对费城走廊等战略要地的控制权仍存争议。
二、忠诚政治:内阁的“颂歌”与现实困境
白宫“夸夸群”并非偶然现象。 2025年以来,特朗普内阁会议逐渐演变为“忠诚度测试场”,部长们争相用“史诗级成就”“历史性机遇”等辞藻赞美总统。 例如,4月的一场会议上,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声称“75个国家抢着和咱们谈生意”,司法部长帕姆·邦迪则复读特朗普的选举叙事,称其“压倒性胜选”。
这种氛围背后是严密的压力传导机制。 副总统万斯在国会演讲中,以“鹰隼般的目光”扫视鼓掌节奏滞后的议员;白宫官网将政策包装成“无尽胜利”,甚至用AI合成特朗普修建边境墙的视频,掩盖实际工程的停滞。 而此次加沙停火协议中,特朗普对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直接施压成为关键——他接受哈马斯对“20点计划”的附条件同意,让内塔尼亚胡“几乎没有回旋余地”。
三、停火协议的真相:进步与隐患并存
尽管白宫将停火称为“非凡成就”,但协议内容暴露了妥协的痕迹。 以军同意撤出人口稠密区,开放5个过境点允许人道援助进入,但加沙北部仍被划为“战区”。 哈马斯则需释放人质,换取以色列释放约2000名巴勒斯坦在押人员。
这些条款看似双赢,实则埋雷。 以色列右翼部长斯莫特里赫和本-格维尔威胁“停火即推翻政府”,而哈马斯声明强调“在实现巴勒斯坦建国前不放弃武装”。 更棘手的是,第二阶段谈判涉及哈马斯解除武装、多国部队驻守加沙等核心矛盾,此前埃及谈判代表甚至刻意回避这些议题。
四、“夸夸群”的政治经济学:谁在受益?
白宫的颂歌文化与实用主义利益捆绑。 国土安全部长诺姆在夸赞边境政策后,其家族企业被曝获得边境监控大单;华尔街估算,官员借关税政策在股市获利3000亿美元。 这种“赢学体系”下,政策实质成效常被修辞掩盖:农业部将滞销大豆称为“战略储备物资”,财政部国债拍卖数据被美化,而美联储报告显示信用卡逾期率已创2009年来新高。
在加沙协议中,特朗普的个人动机同样明显。 Axios报道透露,他曾对内塔尼亚胡表示:“我不知道你为什么总是那么消极,这是一场胜利。 ” 此外,他对诺贝尔和平奖的渴望成为推动谈判的动力之一——奖项将于10月10日公布,而“让美国总统获奖”的期待已影响中东政治考量。
五、历史镜像:当颂歌取代务实决策
“夸夸群”模式并非创新。 历史学家指出,类似场景在古罗马帝国末期和明朝万历年间曾现,集体决策参与度下降与重大失误率上升呈正相关。 特朗普内阁会议上,专业讨论占比从十年前的78%暴跌至23%,而加沙停火这类复杂议题,却被简化为总统个人“谈判能力”的胜利叙事。
这种叙事甚至跨越党派界限。 1月停火协议达成后,拜登与特朗普曾公开“抢功”,拜登称协议基于其2024年5月的“三阶段方案”,特朗普则反击:“我们还没入主白宫就取得如此成就! ” 然而,民众更关心现实影响:加沙能否持续停火? 被扣押人员能否归家? 这些问题的答案,远非一场白宫表演所能保证。
金河配资-在线开户股票-配资网官网网站-股票配资期货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